2013年央視曾曝光方便面中有25種食品添加劑,引發網友關注,吃進去那么多食品添加劑肯定對身體有害,一時間人心惶惶。其實不光方便面有添加劑,其他諸如餅干、酸奶、薯片、冰激凌等加工食品都有不同數量和種類的食品添加劑。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出,也讓大家對食品添加劑膽戰心驚,針對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劑,網友態度不一,有的網友表示不吃有這么多添加劑的食品,將添加劑視為毒物,而有的網友表示如果因為有添加劑就不吃這些食品,那么就沒什么食品可以吃了,所以不能因為食品有添加劑就餓肚子,另外還有網友表示對添加劑知之甚少,加不加都無所謂。那么,食品添加劑真的有部分網友說的那么可怕嗎?我們在購買食品又如何避免食品添加劑的副作用呢?
認識食品添加劑
可以說,沒有食品添加劑,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。現代社會很難做到“現做現吃”,所以食品一般是以加工過的狀態出現在大家面前,并且由于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不斷提高,色香味俱全,營養、外觀、口感俱佳的食品才會更加吸引人們購買。加工食品就免不了要用到食品添加劑,所以食品添加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,食品添加劑不僅能延長儲存時間,還能能改善食品外觀、口感。食品添加劑主要包括:酸度調節劑、抗結劑、消泡劑、抗氧化劑、漂白劑、膨松劑、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、著色劑、護色劑、乳化劑、酶制劑、增味劑、面粉處理劑、被膜劑、水分保持劑、營養強化劑、防腐劑、穩定劑和凝固劑、甜味劑、增稠劑、食品用香料、加工助劑、其他食品添加劑等,每一類食品添加劑下面又有不同數量的具體食品添加劑組成。
其實食品添加劑在應用前都會有相關的安全性評價,評估安全性并設定添加的*,按照我國國家標準,食品添加劑按標準*使用的話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,當然各個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*不一,針對存在安全性爭議的食品添加劑,有的國家是*禁止使用,有的國家則是允許但*使用,由于科學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,對某些食品添加劑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對這些食品添加劑的安全隱患是逐漸發現并引起重視的,比如人工色素,之前只認識到它的作用,但隨著研究的逐漸開展才發現可能會致癌及引起兒童多動癥,當然這也算是一種隱患,但由于受制于科技發展水平無法對食品添加劑做出全面的評價,我們也沒有必要為這種可能性過度恐慌。
食品安全事件類別
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,曾經曝光的“瘦肉精”、“地溝油”、“染色饅頭”等事件讓廣大消費者惶恐不安,對違法添加有毒物質的行為深惡痛絕,也有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民眾,甚至對所有食品添加劑持否定態度,雖然食品添加劑不按規定使用確實也會引起食品安全事件,但是大家搜一下食品安全事件就會發現,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般是由于不法分子使用了有毒、非食用物質,總結一下,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以下幾類:
使用未經批準或禁用的物質,主要是想改善食品外觀和口感,延長食品保存期限,生產假冒食品,處理過期食品等。比如用甲醛浸泡銀魚,增加賣相又能防腐;魚干曬制過程中使用農藥,驅蟲防腐;在豬、牛、羊飼養過程中使用瘦肉精,增加瘦肉產出率;使用各類化學物品掩蓋食品原料中的質量問題,如用農藥處理變質豬肉再銷售,利用工業礦物油處理陳舊大米銷售,為了避免牛奶中β-內酰胺類抗生素被檢出,而添加β-內酰胺酶;增加回頭客,比如在火鍋、烤串中加入罌殼等;改善食品口感,如在面粉中添加溴酸鉀用于增筋,在果凍生產中使用工業明膠,使用工業用乙酸勾兌食醋銷售。
合法添加劑需要在國家標準內*使用,超量使用就容易引發食品安全隱患,長期食用容易對人體造成危害,比如葡萄酒中著色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,腌制食品中過量使用亞硝酸鹽,面制品和膨化食品中過量使用鋁膨松劑,面條、餃子皮過量使用面粉處理劑。
我國食品添加劑標準不僅規定了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*,更是對每一種食品添加劑都規定了可以添加的食品種類,在規定之外的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劑也是非法的。比如胭脂紅可以在某些食品中*使用,但是胭脂紅不被允許用于瘦肉中,以免掩蓋原料問題,以次充好;檸檬黃也是國家標準有的食品添加劑,但是不能用于黃魚,以免以次充好,增加賣相;在酒類中不能使用甜蜜素,饅頭不能使用硫磺熏蒸。這些不按規定使用添加劑,有可能造成檢測盲區,zui終對人體造成危害。
有些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安全衛生標準不達標,比如常曝光的各類加工食品菌落總數超標,快餐店冰塊菌落超標等事件,菌落總數超標極有可能引起腹瀉及其他疾病。
還有一類食品安全事件是利用過期食品處理后銷售,或者銷售假冒食品,比如地溝油摻入食用油進行銷售;用牛肉膏處理豬肉,冒充牛肉銷售,或者用其他香精處理狐貍肉冒充牛肉、驢肉銷售;還有過期饅頭染色后銷售,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等等。不僅欺騙消費者,更會帶來健康隱患。
相關措施
總之,食品添加劑按國家標準使用沒有那么可怕,怕就怕在不按規定使用,超量、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,非法添加有毒、有害物質而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。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對食品添加劑談虎色變,重要的是加強對非食用物質違法加入食品中的違法行為的監管,這就是監管部門的責任,希望監管部門能為消費者把好這一關,那么我們消費者應該怎么做呢?為了避免食品添加劑的副作用,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一下:
其他建議
除了少吃加工食品,另外在選購食品的時候也要在食品標簽上注意一下,避免買到問題食品。
1.內容方面:食品的名稱、配料表、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、制造者、及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、生產日期和貯存指南、質量等級、產品標準號、保質期等。各項內容需標注完整、規范、真實。不能漏項或者含糊不清,比如廠名、產地只寫地址,不寫企業名稱。保質期是一個時間范圍就是不規范的,或者字跡模糊,難以辨別。如果采用不干膠的生產日期,容易偽造生產日期,銷售過期食品。
2.保質期和保存期的區別:保質期是指*食用期,是在標簽規定的條件下,保持食品衛生質量和營養的期限。保存期是指推薦的zui終食用期,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,食品可以食用的zui終日期。消費者需要注意的是,買回來的食品由于開封,儲存條件發生變化,需要盡快食用,不能再按照保質期來食用。
3.盡量少買含反式脂肪酸、防腐劑(苯甲酸鈉、亞硝酸鹽)、人工色素(胭脂紅、莧菜紅、亮藍)、漂白劑(二氧化硫、亞硫酸鈉)的食品,特別是兒童。
總之,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有大問題,不按規定使用才是大問題。只有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,加強非法添加、使用有毒物質的監管,加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查處,增加食品安全違法成本,震懾食品安全犯罪行為,國家部門應該做好相關工作,zui終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。